埋線減肥失敗事件層出不窮,讓李昀真醫師來告訴你中醫埋線減重有哪些風險跟要注意的地方!埋線減肥成功與失敗需要專業的醫師與患者共同配合,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。
穴位埋線是中醫常用的減重方法之一,以外科手術用羊腸線或人工合成手術線埋入特定穴位後,持續24小時刺激穴道,在線體被人體吸收之前(約7-14 天)都能發揮作用,是傳統針灸方法的改良。李醫師說:穴位埋線減重原理,是促進身體免疫反應,提升體溫及基礎代謝力。
埋線除了可以加強新陳代謝,幫助脂肪分解,達到減重的目的外,還能調節內分泌、神經系統,改善身體氣血循環。而依據個人體質由醫師選擇不同穴位,可抑制食欲、加強代謝脂肪、消水腫、增進臟腑機能及局部緊實。
以下對象不適合埋線治療:孕婦、有蟹足腫體質、感冒發燒、身體虛弱、體重過輕、急性心血管疾病、服用抗凝血劑、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人,因為埋線畢竟是侵入性的治療方式,所以有上述狀況的病患保險起見應等恢復健康再施作,另外醫師也提醒血管分佈豐富的區域也不適合施作埋線,所以ㄧ般都會優先從脂肪層較厚的腹部或大腿進行埋線。
埋線並非離開診所就沒問題,埋線後24小時內不可泡澡、游泳、做spa或過度按摩,以免傷口發炎。且埋線的前3天內儘量飲食清淡,避開過度辛辣刺激、海鮮、或會引起自身過敏的食物。醫師建議若有注意到上述的保養重點,第二日後確認無任何不適,即可以適度的輕輕按摩埋線區域和運動以加強埋線的效果。
少數人對羊腸線的代謝不佳,可能會出現局部小硬塊,這通常是無菌性炎症反應,等羊腸線完全吸收後會自然消失,不必驚慌;人工合成手術線因品質穩定較不易引起發炎反應,但人工合成手術線成本較高,故羊腸線較為常見,可多做詢問比較。埋線前三日可能有局部痠痛的狀況出現,這是穴位刺激的正常反應,和針灸時的酸麻脹痛的針感是一樣的,可以維持正常活動,不用緊張。人體微血管分佈很廣,針刺難免會有皮下出血的狀況,當下可先加壓止血或冰敷,待72小時候再開始熱敷即可加速消除瘀血,這是正常現象,不會影響健康和療效。醫師也提醒大家若有疑慮,可回診給醫師評估。
最後,埋線並不是埋越多越好,在專業且清楚了解每個人身體特性的醫師判斷下,審慎有效的評估使用才是有幫助且健康的減重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