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夏日萬物生機蓬勃,此時陽氣充足,適合利用節氣,多多活絡筋骨,不僅能夠涵養陽氣,也能藉由流汗的方式,為身體除濕。
撰文/李昀真
一年四季之中,夏天是陽氣最旺盛的時節,大多數人會以為冬天比夏天容易傷風著涼、筋骨痠痛,所以認為冬天比較需要調養身體,夏天好像就不需太在意養生。但其實夏日溫度高且濕熱,容易引發皮膚、腸胃、心血管相關疾病,必須特別注意防範。且中醫有「冬病夏治」的概念—利用夏天的陽氣,調整身體的體質,扶陽祛濕,改善冬天手腳冰冷、哮喘、支氣管炎、筋骨痠痛、風濕等症狀。因此夏日養生的關鍵,就是養陽祛濕。
立夏從今年5月6日開始,5月至7月屬夏季,夏季至秋季的過渡期則是長夏(在7月下半至8月上半),天氣逐漸變得炎熱,人體易受暑邪、火邪、濕邪侵襲,常見中暑、口瘡口氣、腸胃炎、汗皰疹及濕疹等皮膚疾病。建議讀者利用夏日陽光養陽,適度出外曬太陽,節制脾氣以免上火,也要培養運動習慣,適度流汗使「濕熱」、「暑氣」容易疏泄。
起居調養
適度活動養陽氣 防暑勿貪涼
陽氣能協助身體防寒並進行新陳代謝,夏天利用早晨或傍晚時刻適度活動,有助於增進陽氣。養陽時要注意防暑,避開日光直射的時段,使用陽傘、帽子、薄外套防曬,但也要注意不可因高溫而過度貪涼,比如洗冷水澡、大汗後直吹冷氣,或食用冰品及冷飲。關於吃冰,《本草綱目》提到:「不可食之,雖當時暫快,久皆成疾也。」意思是雖然當下感覺解熱,卻很容易傷害身體的陽氣、造成體內濕氣累積,形成冬天的病根,所以必須謹慎為之。
初夏養心防上火
中醫認為心通於夏氣,夏季天氣炎熱,容易熱擾心神,使人心浮氣躁,坐臥不安,因此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使志無怒」,就是建議我們保持平心靜氣,以避免上火,導致口乾、口破、冒痘、便秘、失眠。此時,人體代謝加快,心臟負擔大,也容易誘發心肌梗塞、心絞痛等冠心疾病。
養心最重要的其實是減少心思的過度焦慮和內耗,但現代人壓力較大,每天煩惱的事情多,以下提供幾個小方法協助大家管控心火:
中午補眠,試試—「養心覺」:心經循行於午時11時~13時,此時午休5~1小時,能調節冠狀動脈血流,研究指出可減少冠心疾病的發病機率。
多補充水分:由於「汗為心之液」:在夏天若過度發汗會造成心臟的負擔,精神、體力會更感疲勞,也容易心悸,所以多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。
降火宜適量食用涼性食物:如西瓜、番茄、黃瓜、苦瓜、絲瓜等,但脾胃虛寒者應少些服用。
少吃上火食物:如油炸、燒烤、辣味食物,或堅果、巧克力等種籽類食物,容易導致心火上炎。
長夏健脾益氣除濕
中醫的脾,指的是消化系統,負責消化吸收營養,製造氣血津液,是人體氣血製造廠,脾胃健康,氣血充足,抵抗力才會好,因此中醫說「後天之本為脾」。
天氣濕熱時,如果貪喝冷飲吃冰品,或整天吹冷氣不流汗,身體逐漸累積濕氣,會造成脾虛、脾濕,導致消化不良、脹氣、疲倦無力、皮膚濕疹、腰痠水腫等症狀,後續發展成現代人常見的肥胖、脂肪肝、心腦血管阻塞等問題。想要健脾祛濕,需要做到以下幾點:
維持運動排汗的習慣:適度流汗能散熱降溫、排除體內廢物、並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,也能改善皮膚的濕疹及汗皰疹。
定時、定量吃三餐:暴飲暴食或過餐不食,都會傷害脾胃。
溫和飲食:建議在夏天以低鹽、低脂、易消化、清淡飲食為主,吃好消化、富含營養的天然食物,例如山藥、南瓜。
少吃冰品冷飲、甜食:會減慢脾胃的消化功能,使脾胃容易累積痰濕。
健脾養胃可以這樣吃
夏季人體機能消耗的比較大,而且夏季吃的比較的生冷,因此需要注意補脾養胃增強人體抵抗力,而山藥含有澱粉酶、多酚氧化酶等物質,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,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、食少體倦、泄瀉等病症,因此夏天適度食用山藥對補脾養胃非常有益。
山藥性溫,富含黏蛋白,能保持血管彈性,最重要的是,山藥還有潤肺止咳功能,嗓子難受的人可以多吃!山藥中的可溶性纖維能幫助推遲排空胃內食物,控制飯後血糖升高,還能助消化、降血糖。與紅棗搭配烹煮的做法很多,或蒸或煮,甜鹹皆宜,都有強化健脾養胃的功效。
另外,南瓜也是健脾養胃的天然食物,南瓜含有微量元素鈷、鋅、銅和果膠等,能促進人體胰島素的正常分泌,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、高血壓以及肝臟和腎臟病變,增強抗貧血抗癌能力。因此山藥與南瓜搭配食用,既能更好地降低血糖,又有助於健脾養胃。
夏季養心穴位
內關穴
取穴:手臂前臂內側,從腕橫紋往上量3橫指,兩筋之間,即是內關穴。
主要功效:緩和心悸、止嘔、消脹氣、改善睡眠品質。
操作:左右手交替,3~5分鐘,一天2次。
少府穴
取穴:少府穴是心臟降火要穴。取穴在手掌心,第4、5掌骨之間,微微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。
主要功效:散心火,緩解胸悶、心悸,改善痘痘、口瘡、失眠等上火症狀。
操作:按壓此穴可稍用些力,左右手交替,3~5分鐘,一天2次。
長夏健脾穴位
足三里穴
取穴:從膝蓋外側下方凹陷處,向腳踝方向延伸4根手指寬的地方。
功效:可調節免疫力、助消化、預防血管硬化、調理脾胃、通經活絡
操作:可用力按壓,或輕握拳敲打5分鐘,一天2次。
豐隆穴
取穴:先找到膝蓋骨外側陷下處,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就是「豐隆」穴。
主要功效:疏通脾胃氣血,促進水液代謝;降痰濁、化瘀血,調整高脂血症。
操作:可用力按壓,或輕握拳敲打5分鐘,一天2次。
夏日保健茶飲
許多人喜歡在夏季時飲用青草茶達到消暑、退火的效果,但青草茶屬性寒涼,且市售青草茶飲多會額外添加糖分,因此建議讀者一天最多飲用1至2杯,一次不要超過500 c.c.,若大量飲用冰涼的青草茶,可能有損陽耗氣的風險,甚至會造成腹瀉或是抽筋,提醒讀者務必適量飲用。另外,對於有水分限制攝取的心臟病、腎臟病、糖尿病患者,以及6歲以下的嬰幼兒或體質較虛寒的人(容易手腳冰冷、畏風怕冷、平時容易腹瀉、白帶多)也不建議飲用,特別是女性在生理期間也不建議飲用屬性寒涼的飲品,以免產生經痛。
護心健脾茶
材料:麥冬10g、丹參8g、山楂8g、茯苓5g、五味子3g。
做法:將藥材洗乾淨後,加水1000c.c.同煮,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,燜到溫涼,當茶飲用。
功效:寧神安心、健脾祛濕。